从《孤注一掷》看,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网络诈骗?
文章分类:12355守护行动 发布时间:2023-12-03 阅读: 568
日前,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电影《孤注一掷》正在热映,该影片取材自上万起真实电诈案例,揭秘了境外网络诈骗全产业链的骇人内幕。它不仅仅是一部影片,也是一种警示。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们每个人都要时刻保持警惕,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近年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已经成为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的首选工具,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未成年群体也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猎物”,家长和孩子都应提高警惕。
诈骗分子通过短视频网站、聊天工具等渠道发布红包返利虚假信息,诱骗未成年人入群,随后以手续费、转账费、红包费等多种借口进行诈骗。
这类骗局往往声称免费赠送游戏装备,然后通过“激活费、认证费、验证费”骗取未成年人的钱财,诱导孩子使用家长手机进行转账操作。
诱骗未成年人加入粉丝群,以打榜等名义进一步实施诈骗,不法分子经常以加入“明星粉丝QQ群”为诱饵,声称完成任务可领取礼品或明星签名,诱导未成年人进行转账或刷单。以及粉丝群体内以“内部人员”名义虚假售卖演唱会门票等。
以“解除游戏防沉迷限制”为由,通过屏幕共享等手法,欺骗未成年人获取其亲属微信或支付宝账号及支付密码来骗取钱财。
诈骗分子诱导未成年群体将自己*、*出租或售卖给网友。这些账号多数会被诈骗分子用来发送诈骗广告引流,或直接实施电信网络诈骗。
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面对生活中,众多的诈骗手段,我们的家长朋友们应该怎么办?
家长要履行好监护职责,了解孩子的上网时间、浏览内容、使用的App以及交友等各方面的情况。
未成年人对网络支付的防范意识薄弱,家长应妥善保管自己的支付密码,不可将银行信息告诉未成年人,应及时查询自己的网络消费记录、支付账单等,如确实有大额支出,要及时保留相关记录,向有关平台维权或者诉诸法律途径。
家长应引导青少年正确上网、合理使用互联网,预防网络沉迷;同时,教育孩子保护个人隐私,不要相信网络上的“陌生人”。对于常见的网络诈骗,要及时教育孩子。
家长应给予孩子更多有效陪伴,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密关系,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当孩子出现情绪异常反应时,务必要学会倾听,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困惑和遭遇,一旦发现遭受侵害的情况,要及时保留证据并报警。
积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共同提高识骗防骗能力。全民防诈,你我同行!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共创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