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网游付费、直播“打赏”能退吗?最高法明确了

文章分类:12355守护行动  发布时间:2023-12-26  阅读: 486

近年来,我国网络支付技术和网络娱乐服务业发展迅猛,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现象广受关注,也出现了未成年人为网络游戏或网络直播平台支付较大金额用于充值、“打赏”而形成的纠纷。

最高人民法院新出台的《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二)》,对这些纠纷的法律解释进行了明确。

未成年人“打赏”支出 法院应支持返还

《意见》明确,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若支出款项与年龄、智力不相适应

需经法定代理人同意后才能生效

据介绍,未成年人在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过程中,通过充值、“打赏”等方式支出的款项如果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则该付款行为属于效力待定的行为,需要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才能发生效力。如果法定代理人不同意或不予追认,则该行为无效。


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八岁以下儿童网游支出一律退还最高法有关负责人介绍,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此其参与网络游戏所花费的支出,一律应该退还。这是依法所能得出的当然结论,所以指导意见没有专门规定。


此外,在支出款项的数额方面,规定没有采用“一刀切”的做法,而是将应予返还的款项限定在与未成年人的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这一点在具体案件中可以由法官根据孩子所参与的游戏类型、成长环境、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综合判定。


如果家长没有尽到必要的监护作用,是不是也要负担一定的费用

指导意见二,充分考虑了这个问题。按照现有技术手段,网络公司只要采取一定的人机验证的技术手段,是完全可以堵住未成年人打赏和玩游戏的问题。


所以指导意见二没有对家长的监护责任作相应要求,实际整个考量的更多的是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强化网络公司的社会责任。

所以各位家长在了解了法律的同时,也要多关心和陪伴孩子们,让孩子们不再沉迷网络世界。

文字综合整理自:央视新闻、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网








内容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会员

  • 未婚 事业 5~7千 联系Ta

    半度

    31岁 162cm 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 未婚 私企 3~5千 联系Ta

    格宝

    25岁 159cm 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 未婚 私企 3~5千 联系Ta

    小麦

    26岁 165cm 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 未婚 央企 7~8千 联系Ta

    &

    32岁 158cm
  • 未婚 其他 0~3千 联系Ta

    繁花似锦

    25岁 155cm
  • 未婚 国企 7~8千 联系Ta

    27岁 175cm 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 离异 行政 9千~1万 联系Ta

    欧巴

    38岁 184cm 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 未婚 行政 5~7千 联系Ta

    玖玖

    34岁 171cm
  • 专注于征婚交友婚介服务 版权所有©2023阿左旗牵缘婚恋服务中心 本站采用金媒10.4相亲交友系统 
    蒙ICP备2023004262号-1
  • 微信扫码,进入微信版
  • 手机扫码,进入手机版
  • 返回
    顶部
  • 请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关注成功后可获得帐号消息通知等全功能体验

    先不关注,我先看看再说